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旅游庆城 >

“鹅池洞古洞”四大看点

发布时间:2018-02-05 来源: 作者:张晋荣 审核人: 【字体: 浏览次数:

 

  

    修缮一新的鹅池洞曾为“庆阳府八景”之一,历史辉煌,但久居巷陌的“千年古洞”、“精工艺作”多为人们淡忘,笔者亲历古洞甚是惊叹、略翻古典更是一番震惊,想通过粗浅短文,引导大家亲自体验。

    一游鹅池古洞的建筑类型

     庆阳古城号称“卓尔不群”的活着的“千年古城池”,因为它不同于全国绝大多数在平地上筑城的古城,它的“城”建在平均高达20多米(最高处达40多米)的天然台地上,“城”、“墙”一体,因此走遍全国,您很难寻出第二个像鹅池洞一样,是一个由城内穿城墙而过的“大地道”。这个“大地道”里面宽阔雄伟,由无数的石条台阶“峰回路转”穿城而过,甚至“深切”厚厚的黄土层下数米深的石层直通东河(柔远河)。如今已干涸的地下石洞(非常开阔),通过直通河边的洞口,即可平视河面。盛夏酷暑时节,在清凉的古洞内别有一番情趣。

二游鹅池古洞的“石头”

庆城古有“石头垒墙墙不倒”的佳话,庆阳古城当时街面都是由不规则的鹅卵石与石条通过“庆阳匠工”的手艺“天然无缝的“砌合”在一起,平整古雅,水都渗不进去,曾是庆阳古城一大特点。现在一切随风变为浮云,但正如世界级探险家CD布鲁斯在其著作中所言“全城建筑精华” 鹅池古洞保留了下来。从古洞自上而下,历朝历代的“砌石”工艺一览无余。若大的古洞,洞壁四周包括洞顶全部由石条砌成,千年来,尤其是现在面对洞顶上面穿流而过的公路上的汽车、机械,纹丝不动,难怪外来游客惊叹,“这真是一个奇迹”。其实这一声惊叹,100年前的CD布鲁斯早已惊叹,当年在他所走过的所有中国城镇里面泼墨最多的是庆阳府(庆城),庆阳府描写最多的就是我们的鹅池古洞。

鹅池洞底部与河水相通的洞口

三游四游鹅池古洞的“巧妙功用”

庆阳古城距古长安只有300多公里,明时属陕西布政司,“襟带延绥、屏藩关陇”是著名的关中“西大门”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重臣名将齐聚。唐高祖李渊就是在庆阳做留守时第一次取得隋朝“兼知关右诸军事”的权力,为日后唐朝建立奠定了基础、范仲淹“一家二代四知庆州”更是传为佳话,更多不胜枚举。然而高大的城池如何在被敌人围困的时候,解决最为重要的“吃水”问题?智慧的庆阳先民,想出了利用鹅池古洞的大地道,穿石而过、直插河底取水的办法。正是包括鹅池古洞在内的一系列措施,庆阳城在古代史上书写了系列“高城拒敌”的故事。鹅池古洞的鹅也担任了“预警敌情”的特殊角色。鹅池古洞这一大地道,直通河面下,“一夫当关、万夫莫开”,但在紧要的时候通过古洞潜入河中“逃生”

,就是敌人在河面“值守”也难以发觉。

四游鹅池古洞的“历史、文化”

窋是建立西周的周武王第19代祖先,失官奔狄戎(庆阳)后历经三代(周太王窋、周老王鞠陶、周老公公刘)经营,庆阳成了司马迁笔下“周道之始自此始”的地方。西周建立后历朝天子在庆阳修皇城以天子礼祭祖。鹅池洞又称“鹅池春水”。相传为周祖不养鹅之处,因而得名。因此历朝历代引来无数才子佳人留墨题碑,这些碑石都因地势被精妙地镶刻在古洞该镶的石壁之上。这些碑石有的见证了古贤大家的风范,有的见证了古洞修造的历史。无不引人入胜。

范仲淹题写的“飞云破空”四字石劾,字迹遒劲,气势雄伟。宋庆州知州蒋之奇“创修鹅池临川阁诗碑”、明洪武通判吴士英“鹅池铭碑”及民国年间驻庆官吏“鹅池诗碑”、“留别庆阳父老诗碑”等十余通碑记,可谓真、草、隶、篆四体皆备,颜、柳、欧、赵不同流派,应有尽有。清代庆阳知府善昌作诗 “古寺半崖悬,楼台跨涧边;水潆百练曲,山抱翠屏圆”。

修缮一新的鹅池古洞,更神秘的面纱还没有解开,它的历史价值、建筑价值正在吸引更多的专家、学者进行深入考证、研究。身处吵杂的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,在经历“景点游”、“田园游”、“异域游”、“体验游”的千篇一律、景景雷同的平淡后,深深体会到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灵魂的融建筑、文化、探新猎奇为一体的“景点”正逐渐成为“新宠”。庆阳八景之首的千年鹅池古洞欢迎您来卓尔不群的庆阳城旅游、兴业。

更多关于鹅池洞的资料请在百度百科中输入《鹅池洞》,胡庭奎、王春等笔下的《鹅池洞》让您体会古今变迁的鹅池古洞。另可网购CD布鲁斯《走出西域》,感受外国人眼中的鹅池古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张晋荣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6年8月

编    辑:尹双茂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