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池洞
庆城县(原庆阳县)位于甘肃东部,泾河上游,是华夏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古为禹贡雍州之地,秦设北地郡,隋唐置县,宋、元、明、清均置庆阳府。这里钟灵毓秀,英才辈出,是孕育祖国医学鼻祖岐伯的热土,是汉义阳侯傅介子、明“前七子”领袖李梦阳、清代大书画家米万钟的故乡。县址庆城,为周先祖不窋率民构筑,因其形似凤,又名“凤城”,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,历来为陇东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之一。
鹅池洞为原庆阳八景之一的鹅池春水胜景。地处老城南大街现陇东中学对面古城城垣内,始建年代现已无法考证。据史载,唐代庆州知事李克新首次扩建修葺,凿洞使柔远河与鹅池相通,用于城防取水,以免城中军民水荒。后经历代增修扩建,曾一度亭台楼榭、殿宇轩阁,错落有致,曲径通幽,成为陇东知名游览胜地,后遭地震兵燹,毁于一旦,现仅存遗迹,唯鹅池古洞尚存,与几棵古柏见证着沧桑巨变。鹅池洞由上洞、中台、下洞和取水底洞四部分组成,上洞由河卵石箍成拱形,台阶均以巨石铺就,层层下延,全长58米,城中与中台相通,为自然下沉式。中台现存面积3000平方米,所有建筑荡然无存。下洞已全部塌陷,鹅池为斗形,四壁不同程度塌陷,池内已被填埋。下洞全长29米,由石条箍砌而成,共建四道洞门,今仅有遗迹,通河底洞顶为省道202线过境段,底洞长21米,洞高8米,宽3米,鹅池底部经底洞与柔远河贯通,在底洞南壁,现遗存有宋庆历七年、宋熙宁元年和明正德四十七年等修鹅池碑记石刻4块(原有10多块)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是庆城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遗迹。
编 辑:尹双茂
责任编辑:
庆城县(原庆阳县)位于甘肃东部,泾河上游,是华夏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古为禹贡雍州之地,秦设北地郡,隋唐置县,宋、元、明、清均置庆阳府。这里钟灵毓秀,英才辈出,是孕育祖国医学鼻祖岐伯的热土,是汉义阳侯傅介子、明“前七子”领袖李梦阳、清代大书画家米万钟的故乡。县址庆城,为周先祖不窋率民构筑,因其形似凤,又名“凤城”,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,历来为陇东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之一。
鹅池洞为原庆阳八景之一的鹅池春水胜景。地处老城南大街现陇东中学对面古城城垣内,始建年代现已无法考证。据史载,唐代庆州知事李克新首次扩建修葺,凿洞使柔远河与鹅池相通,用于城防取水,以免城中军民水荒。后经历代增修扩建,曾一度亭台楼榭、殿宇轩阁,错落有致,曲径通幽,成为陇东知名游览胜地,后遭地震兵燹,毁于一旦,现仅存遗迹,唯鹅池古洞尚存,与几棵古柏见证着沧桑巨变。鹅池洞由上洞、中台、下洞和取水底洞四部分组成,上洞由河卵石箍成拱形,台阶均以巨石铺就,层层下延,全长58米,城中与中台相通,为自然下沉式。中台现存面积3000平方米,所有建筑荡然无存。下洞已全部塌陷,鹅池为斗形,四壁不同程度塌陷,池内已被填埋。下洞全长29米,由石条箍砌而成,共建四道洞门,今仅有遗迹,通河底洞顶为省道202线过境段,底洞长21米,洞高8米,宽3米,鹅池底部经底洞与柔远河贯通,在底洞南壁,现遗存有宋庆历七年、宋熙宁元年和明正德四十七年等修鹅池碑记石刻4块(原有10多块)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是庆城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遗迹。
编 辑:尹双茂
责任编辑: